请关注自己和家人的体重和腰围:《中国肥胖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阅读笔记

      ☕ 5 分钟

2021年6月的《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刊登了系列文章“中国肥胖问题”的前两篇《中国肥胖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和《中国肥胖临床管理和治疗》。其中第一篇让我有所启发和感触,做此笔记。

我没有医学专业背景,这篇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我不代表原文作者,由于我的理解、转述、或演绎引发的错误归咎于我,与原文作者无关,请提醒我更正,谢谢。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2021年6月封面 图/Daniel Garcia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2021年6月封面 图/Daniel Garcia

现状

肥胖在中国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截止2019年的最新估计,成人(≥18岁)的超重率为34.4%,肥胖率为16.4%,也就是说全国有一半的成年人面临体重过重的问题。另外,五分之一的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体重过重,十分之一的6岁以下儿童体重过重。

认识肥胖

肥胖是指可能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多的身体脂肪蓄积。

在中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部分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肝癌、暖巢癌、胰腺癌)的风险增高相关。

精确测定身体脂肪的方式有水下称重法、CT或MRI等,但是出于成本和便利,日常生活中一般关注BMI(体质指数)和腰围。

由于中国人的体质与白人的差别,给定BMI的情况下,中国人体脂率高于白人(通过影像技术显示),这意味着中国人的BMI的标准会更加苛刻,按照中国肥胖工作组的定义,$24.0 kg/m^2$为超重临界值,$28.0 kg/m^2$为肥胖临界值。最近在50多万研究对象中开展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证据也支持这一标准。

在相同的总脂肪量水平下,中国人群的内脏脂肪含量似乎高于白人。除了BMI,腰围被广泛推荐为中心性肥胖和异位脂肪的替代测量指标。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男性腰围临界值为$85 cm$,女性腰围临界值$80-85 cm$可识别为主要代谢危险因素。

身体脂肪按其分布位置被分为三类:

  • 内脏型脂肪(中心型脂肪):与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正相关,这种关系独立于BMI;
  • 皮下脂肪:与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无相关性;
  • 异位脂肪:可能与心血管代谢风险有关。

按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的《中国超重和肥胖分期框架(暂行)》,肥胖分为三期:

  • 0 期:超重,不伴有相关疾病前期(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前期)或相关疾病。
  • 1 期:超重,伴有 1 种或多种相关疾病前期(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前期);或肥胖,无或伴有
    相关疾病前期。
  • 2 期:超重或肥胖,伴有 1 种或多种超重或肥胖相关轻中度疾病。
  • 3 期:超重或肥胖,伴有 1 种或多种超重或肥胖相关重度疾病。

肥胖的成因

动力因素

动力因素涉及从社会到个体多个层面,这里我重点引述和个体强相关的:

  • 科技发展:生产自动化造成工作相关的体力活动量减少,久坐不动。便利商品加剧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理念缺陷:虽然中国对女性体型的社会认知倾向于仟痩,但中国成人对体重的认知错误很普遍,在一项全国性调查中,超过一半的超重或肥胖成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体重不足或体重正常。此外,传统习俗鼓励孕妇在怀孕和产后过量摄入食物、保持久坐和减少活动,母亲营养过剩和缺乏体力活动可能会导致体重过度增加、产后体重滞留,以及分娩巨大儿和儿童肥胖。
  • 环境影响:家周围的快餐店、餐馆、超市的数目增多,会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快餐、加工食品、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反之,家周围的公园体力设施、行人基础设施、环境美观度的提升会增加居民的体力活动量。

直接因素

  • 饮食和营养:中国人已经从传统的以粗粮和蔬菜为主的植物性饮食逐渐转变为西式饮食模式,其中动物源性食品、精制谷物和深加工、高糖和高脂食品的消费量出现增加,而粗粮、豆类和豆制品的消费则大幅下降。
  • 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与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增加相关。
  • 社会心理和致胖因子暴露: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更容易出现体重显著增加和中心型肥胖。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含痴呆)的终生患病率为16.6%,心理健康障碍或导致饮食行为异常和久坐等生活方式,这两者会增加肥胖风险。双酚A(BPA)和领苯二甲酸酯暴露和肥胖风险有关,两者常见于塑料工业中。谷氨酸钠(味精、鸡精)可能有潜在的致胖作用。

一点启示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图/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图/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修正理念,正确认识肥胖,只要BMI超过$24.0 kg/m^2$,腰围超过$85 cm$(女性$80-85 cm$),就要引起重视了。
  • 保持饮食均衡,不要过量,避免含糖饮料和高脂食物。适当增加蔬菜、全谷物、水果、坚果的摄入量。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分钟高强度体力活动。给自己创造好的起居环境。
  • 每天睡足7小时,保持心理健康,避免双酚A(BPA)和领苯二甲酸酯暴露,谨慎起见,最好降低谷氨酸钠暴露。

最后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在2003年编制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PDF格式),这是一份详细而且注重实践的指南。

参考文献

这篇文章基于下列文献汇编而成,作者在此表示谢意。前两篇为主要内容来源:


nanmu42
作者
nanmu42
用心构建美好事物。

目录